不为人知的乡村小吃:炒米烘鸡蛋,映出客家人智慧

2023-07-08 23:06:08    来源:murasaki紫


(资料图片)

在探索米食在乡村的文化及延展时,总是被上一辈的心思及创意所打动:缪思把米香化作不同形态以供食用,更甚者,结合「物尽其用」的概念,善用同步燃烧的柴火,创制出额外的小食。

从上水围原住民廖超华口中,听得 因制作炒米饼而衍生的三款小食 , 一是巧用炒米余温而烘熟的「鸡蛋」;二是煮黄糖水时同步煮起的「番薯糖」;三是把炒米粉加热黄糖水搓起即食的「炒米团」。

炒米烘鸡蛋

炒米烘鸡蛋// 取用蛋形偏小的初生蛋。当炒米过后,快速把鸡蛋放进米堆中埋起,藉余热烘熟鸡蛋,同时使米香渗入鸡蛋之中。在旧日那漫长的制作炒米饼过程中,是填饱肚子的美食之一。惟放诸今日寻常人家,除非炒米量多,否则余热散得快,生蛋只成半熟状,或未足以烘熟。

番薯糖// 做炒米饼的其中一步是要煮黄糖水(由黄片糖加水煮滚收浓)。由于一大锅糖水烹煮需时,旧时村民便将田上的番薯洗净刨皮,放入锅内同煮。熟后即起,趁热食用,薯心香甜之余,外层又因覆上黄糖而加倍甜美。图为孙家荣依样画葫芦试煮,他笑说,「真令人想起拔丝番薯的滋味。」

炒米团// 炒好的米粉,农村人坚信加水服用可以消胃气。至于加入煮热黄糖水,则可搓成米团。廖超华形容:「每人食一条,就饱肚了。但要趁热食,否则硬到不得了。」孙家荣在尝试搓制的时候,选择捏成一粒粒丸状,卖相精致,但同样要趁热食。拍摄当日才稍息片刻,炒米团即化成「硬石」,再不能下咽。

字面看来,并不是惊为天人的美食,却充分反映出就地取材、善用柴火的客家智慧。我们听得廖超华口述,再交予擅厨的孙家荣演示。虽然,落于今日燃料不缺的现代生活,古法炮制未必再有相同意义,但作为延续米香、承传生活智慧的角度,值得我们自省及深思。

点心主厨孙家荣(Eric)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