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论文

2023-07-27 17:46:06    来源:互联网

篇1: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论文

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论文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艺术教育活动中偏重于求异思维,寻求创造力的产生。滕守饶先生提出,以生态学的科学生态观为价值取向形成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姚冰岳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儿童在学习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把纸剪碎,就是儿童剪纸;就是剪纸游戏;就是儿童艺术的开始。无论是音乐、手工制作,都以生态式理念为主。生态式教学应该是什么环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创设生态式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生态式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祥和、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包括环境、师幼、幼幼之间的关系,师幼与环境等内在的因素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因此,环境建设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保障。

1爱心传递,让幼儿感受关怀,得到尊重的愉悦

《纲要》要求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做到这些的基本条件。尊重孩子,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接纳他们的一言一行,本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自身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让教学成为幼儿积累丰富人生体验的快乐场所。

2及时回应,让幼儿体验需要得到满足的愉悦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事物与现象非常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对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首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要递进。教学过程中,幼儿总会提出各种不同新的问题,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面对自身新的需要,有的幼儿能够主动提出,但有的幼儿却隐藏在心中,教师要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和敏锐的捕捉力。

3感受成功,让幼儿体味自信不断增长的愉悦

成功的体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年幼的孩子更是喜欢成功的感觉。成功是幼儿自信增长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教师教学的首要目的。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提高。还有,教师的微笑、抚摸、鼓励、表扬,也是幼儿自信心不断增长的饿催化剂。

4重视物质环境,让幼儿熏陶空间艺术教育的愉悦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的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黑彻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挂着树叶的小树,从地底下长出来的门,电车教室……这样的校园让豆豆心动,让我羡慕——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而我们的物质环境创设,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也应该从这里开始。园内环境的每一树、每一草、每一叶、每一花、每一果都是教学的资源更不用说那些小鸟、各种虫子等都可以供教师和孩子随时使用。这种生态式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学习呈现出经验性、独特性的特色,使幼儿更多的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经验和自主操作为主学习,使幼儿获得自身愉悦发展。

篇2:幼儿园生态式教学论文 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

幼儿园生态式教学论文 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

幼儿园生态式教学论文 由生态式教学引发的

耿金铃 山东垦利县第一实验幼儿园(257500)

艺术教育活动中偏重于求异思维,寻求创造力的产生。滕守饶先生提出,以生态学的科学生态观为价值取向形成生态式艺术教育。通过姚冰岳老师的介绍,我们知道儿童在学习使用剪刀的过程中,把纸剪碎,就是儿童剪纸;就是剪纸游戏;就是儿童艺术的开始。无论是音乐、手工制作,都以生态式理念为主。生态式教学应该是什么环境值得我们深思,如何创设生态式教学环境,有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生态式教学追求的是一种人文祥和、自然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包括环境、师幼、幼幼之间的关系,师幼与环境等内在的因素共同生长、相互促进的教学方式。因此,环境建设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生态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保障。

1爱心传递,让幼儿感受关怀,得到尊重的愉悦

《纲要》要求教师“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是做到这些的基本条件。尊重孩子,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想法,接纳他们的一言一行,本着尊重的态度与幼儿对话;不仅要关注幼儿在教学中知识经验的.获得与自身能力的发展,更要关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愉悦的情绪体验,让教学成为幼儿积累丰富人生体验的快乐场所。

2及时回应,让幼儿体验需要得到满足的愉悦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事物与现象非常容易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产生各种类型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人对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首先满足低层次的需要,才能向高一层次的需要递进。教学过程中,幼儿总会提出各种不同新的问题,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面对自身新的需要,有的幼儿能够主动提出,但有的幼儿却隐藏在心中,教师要做出针对性的回应,必须具有察言观色的能力和敏锐的捕捉力。

3感受成功,让幼儿体味自信不断增长的愉悦

成功的体验,是每个人都向往的,年幼的孩子更是喜欢成功的感觉。成功是幼儿自信增长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是教师教学的首要目的。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提供不同的问题,使他们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的提高。还有,教师的微笑、抚摸、鼓励、表扬,也是幼儿自信心不断增长的饿催化剂。

4重视物质环境,让幼儿熏陶空间艺术教育的愉悦

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的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黑彻柳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挂着树叶的小树,从地底下长出来的门,电车教室……这样的校园让豆豆心动,让我羡慕――这就是孩子们心中的童话世界!而我们的物质环境创设,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也应该从这里开始。园内环境的每一树、每一草、每一叶、每一花、每一果都是教学的资源更不用说那些小鸟、各种虫子等都可以供教师和孩子随时使用。这种生态式的教学模式使幼儿学习呈现出经验性、独特性的特色,使幼儿更多的运用多种感官,以直接经验和自主操作为主学习,使幼儿获得自身愉悦发展。

篇3:由科学教学引发的思考

由科学教学引发的思考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涉及的面很广,有些活动课堂上根本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尽管教师费劲心思去教,但效果还是很差,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乏味。再加上各种人为因数及历史原因导致目前小学科学教学面临着重重困境。本文主要从以下两大方面进行阐述:1、小学科学教育现状;2、主要解决措施。

[关键词]科学教学 教育现状 解决策略

偶然的机会让我成了一位专职的科学老师,所以经常参加各级领导组织的各类科学研讨活动和经验交流会,同时结合自己这几年对科学教学的研究,觉得小学科学教育真是困难重重,一些反常现象确实令人担忧,不得不让人去思考。

一、小学科学教育现状:

1、科学教师自身素质急需提高

科学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很高。目前大部分学校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大部分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有些教师在其他学科教学中是一名优秀的教师,但由于科学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与其他学科不同,他们面对科学教学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再加上科学教师的课务繁重,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非常多,教师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再学习、去研究,这就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也使科学探究教学很难落到实处,更谈不上把科学课的“三维目标”落实到位。

2、课堂探究时间严重不足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内容涉及的面很广,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再加上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生活经验缺乏,动手能力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另外,在科学探究性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就算教师准备非常充分,也难免会经常发生一些意外。再加上学生人数多,活动空间又那么小,如果又没有充足的必需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非常费劲的。即使激起了探究活动,也难于展开和深入,还往往会出现失控的场面。因此,在传统40分钟的课堂上根本无法满足孩子科学探究的需要。科学课的教学流程一般是先让学生对某一现象作出充分的讨论,然后再引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之后才可以实验操作,实验之后还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得出实验结果,试想这么多的一系列活动能让学生在40分钟内展开充分的探究吗?所以尽管教师费劲心思去教,但效果还是很差,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乏味。

3、评价制度严重滞后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要关注学生在科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在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虽然学生的科学素质以及能力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但是如何去评价学生,用传统的评价方案去评价他们当然不行,因此,我们应该如何采用多元的评价制度去衡量学生的科学能力与素养却成了难题。

4、科学课得不到社会力量的支持

近几年,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资在逐年的加大,学校的硬件条件也不断的得到改善,但小学科学实验室还严重缺乏,许多学校不仅没有实验室,就连科学实验的存储室都没有,更谈不上各类科学实验器材的配备了。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科学课还没有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还以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就可以了,这种心态还需长期的去改变。

二、主要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种种教学现状,采取了以下几种主要解决策略:

1、搭建培训平台

教师首先要学习有关科学教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依托网络与城里学校的一些科学届的名师建立网上联系,经常进行网上研讨,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平时争取多多外出学习听课,积极参加各级研讨活动。

2、利用信息技术教学

现在所有的学校都已经有电脑了,所以我们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将文、图、声、像等多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多种感官并用,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兴趣盎然地参与到学习探究活动中来,而且有利于开拓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的思维高度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使根本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完全展现的探究活动,比如肉眼根本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宇宙天体等宏观世界以及动植物的生命周期等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

3、建立学生评价制度

我们拟定了一份“科学课综合评价表”,试行了一年多感觉效果不错,(见下图)

三(1)班科学课综合评价表——第2组

实验时间 实验前是否检查材料 是否积极参加实验 实验过程是否合作、分工 是否轻声讨论 实验结束后是否整理材料 被老师

表扬或实验速度前3名 总评

另外,课堂上还采用自我评价,使每位学生在科学课堂上都有自己的一份收获,得到满足感;小组内评价,使组内同学互相协作、互相竞争;小组间评价,小组间同学互相监督、互相竞争。

4、多渠道取得社会力量的支持

科学教师也应该经常通过家访、电话、校讯通等途径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阐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取得家长的大力支持。通过科学课堂教学激起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家长觉得科学课存在的必要性。

总之,科学课堂中存在的种种困难,需要全社会一起行动起来才能解决,尤其是我们一线的科学教育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让我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的!

参考文献:

[1] 郝京华.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 湖北教育出版社, .

[2] 喻伯军 .从小亲近科学与人文[M] .北京科学出版社

[3] 李金巧,杨向谊 .让孩子学会研究-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践指导[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 湖北教育出版社, .

[5] 高利明编著《现代教育技术———通向未来教育之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篇4:由英语电影引发的教学反思

由英语电影引发的教学反思

看英语电影能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能学习到地道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句式、思维和文化.本文阐述了利用英文电影学习英语的`优点、应该注意的方面,以及如何解决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障碍.

作 者:谭君平 作者单位:中山中专,广东,中山,528400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53) 分类号:H3 关键词:英语   电影   教学反思  

篇5:由广告引发的数学思考文学论文

由广告引发的数学思考文学论文

卖商品先做广告,似乎已成为现代商品促销的新潮流。打开电视,一幕幕情境新颖的广告会把你带进如痴如梦的仙境:穿上一双某牌旅游鞋你会健步腾云,就连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都会自叹不及;走在大街上,一幅幅广告会使乞丐变富豪,少年变神童,文盲成博士……望着这些令人动心的画面扇动,你是否已经落入了广告的陷阱?一、买商品不花钱的广告某电视台在黄金时间为本地的摩托商做了如下广告:××牌摩托,采用国际先进的顶杆发动机,省油就省钱,省修省麻烦,骑上几年省油车,等于买车没花钱。此广告以打油诗的形式生动、活泼地叙述了××牌摩托车的优点:省油、省修、省麻烦、省钱,从语句叙述上看只不过夸张了一点,但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考虑,此广告是用数学逻辑推理形式得到的最后结论:等于买车没花钱。若按广告的推理过程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根据广告中的等量关系有:(省油的钱+省修的钱+省麻烦的钱)×几年=买车没花钱……①买车没花钱,即是买车的钱数是零,等式①右边为零,按实际意义:省油、省修、省麻烦的钱≥0,这样在①式中,几个非负数之和乘以一个正数(几年)等于零,因此可知,省油、省修、省麻烦的钱应该都是零,由此得到如下结论:买××牌摩托车不省油、不省修、不省钱,也不省麻烦。假设你买了××牌摩托车不具备广告上的优点,或出现了质量问题,商家若采用上述数学观点进行狡辩,这场官司你能打赢吗?此广告大约滚动播放了一年,或许有“高人”指点,前面的广告词没变,只将“等于买车没花钱”改成了“准能省回买车钱”,广告改动后,上述①式变成(省油的钱+省修的钱+省麻烦的钱)×几年=买车的钱……②在方程②中,买车的当时价格为6500元,按使用期限(10年后该车规定报废)计算,则②变成:省油的钱+省修的`钱+省麻烦的钱=650,这就是说××牌摩托车,与其他品牌同功率的摩托车相比较,在使用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每年可以省出650元,若在除去新购摩托的两年保修期限(即除去省修、省麻烦的钱),在以后的八年中,这650元确实还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果真如此的话,其他品牌同类摩托岂不都是葬钱的机器?商家的广告是否在吹牛,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实践中加以体会。

上面的广告用语只因最后一句话,与原广告意思表面没有多大差异,但通过数学分析可知,前广告在玩“0=0”的游戏,而后者在让你解多元方程(省油、省修、省麻烦的钱分别为x、y、z,即x+y+z=650,这是一个x、y、z的取值很多解的不定方程)。

二、送商品还赠钱的广告

上则广告:骑上几年省油车等于买车没花钱的逻辑关系确实给顾客出了难题,明明是6500元买的车,骑上几年竟让你忘了当年买车花的钱,而下则广告更会令你眼花瞭乱。

两节(国庆节、中秋节)前夕,某商场打出“买100赠110”活动,要求顾客在指定的柜台一次购买商品达到100元,即送面值110元的“购物抵金券”(此券只能再购商品,不能兑换成现金,也不再赠此券),广告最后说“这等到于买东西不要钱,还要倒贴10元钱,划算不划算,顾客自己选”。

中国有句古语:从南京到北京,买货不如卖货的精。从中折射出一条规律:商者,利润在先,价格在后,由此可以引发我们的理性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即是:商品卖价-进价=商家利润。在本例中,卖价为210元,进价a<100元,设利润为b,则有210-a=b即210-b=a<100,且a=210-b>0,得110

商场为了提高利润,在上述广告的下面又加上了活动细则:A.顾客第一次购物每满100元,即送面值55元的“抵金券”两张,不足100元部分不予赠送。

B.顾客再次购买商品交款时,使用“抵金券”必须支付与“抵金券”面值等额的现金,(如顾客再购标价为110元的商品时,须支付现金55元和一张55元的“抵金券”)这时付出的现金不再赠“抵金券”。

C.“抵金券”面值固定为55元,使用时须一次消费且不找零。

商场的活动细则给消费者提供了哪些信息呢?1.要获赠最高面值的“抵金券”,购物所付现金必须是100的正整数倍,获赠“抵金券”应是55元的正整数倍。

2.为全额使用“抵金券”购物,由于又要付与“抵金券”等额的现金,所以应付(抵金券+现金)金额须是110元的正整数倍。

3.第一次只要购100元的商品,为全额使用“抵金券”,又要付110元现金,因此,付210元现金就可得到标价总额为320元的商品。

由以上信息可以得出:要想得到标价总额最高的商品,且付现金最少,需要付现金:100n+110n=210n(元)(n为正整数),就可得到标价为210n+110n=320n(元)的商品。

商品广告已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只要同学们会用数学的是非方法去分析它,即使广告做得再精彩,我们也可以放心购物。

篇6:由美术优质课比赛引发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由美术优质课比赛引发的几点思考的论文

【摘要】美术优质课比赛时间紧、强度高,教师难免有遗憾之处。但比赛课可以真实地体现教师的设计理念和教学能力。文章就美术优质课比赛中学科本位、学习方式、课程评价、教学目标、课程容量这五个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认识,给美术教师以更多的思考和借鉴。

【关键词】美术优质课课堂教学

又一次参加了“银川市第四届初中美术优质课”的评审工作,耳闻目睹了22位青年教师的精彩表现,看到了他们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实践,呈现出的教学新理念和勃勃生机,同时也感受到了学生美术灵性的闪烁和智慧。此次活动也促使了笔者对美术课堂教学深深的思考,结合本次优质课出现的问题,通过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在此与同行们作一交流。

一对美术学科本位的思考

美术作为一门学科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有完整的知识和技能体系,而且在人格完善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美术作品中,文化通过一定的美术语言和形象体现,它与美术知识、技能的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离开了对美术语言和技能的学习,只能给学生一个错觉:老师讲的是文化而不是美术。在比赛中看到一些美术课,出现了忽视和淡化美术本体的价值和功能的现象。有些教师在课前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寻找经典的图片和影像在课上给学生展示,其目的是希望借助声与画的有机结合、动与静的巧妙配置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愿望,但事与愿违,因为教师在展示图片和影像中没有交代观察目的,没有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深入的理解,没有帮助学生用色彩、构图、造型、线条、材料等因素分析作品,结果是学生欣赏了影片和图片,看了热闹,却对所学课程的重难点和作业设计没有任何帮助。长此以往就会致使学生缺乏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怎样更好的把握学科本位呢?

第一,深入理解新课程的定义、理念和教材,要做到透过教材表面的内容理解每节美术课的基本要求。不要过多地考虑表层的教学形式,而是要考虑这些形式为这节课的内容服务多少。

第二,在教学设计中要有一个“度”。要主次分明、不能本末倒置,一定要考虑所采用的教学形式为这节课服务的有效性是多少,只有考虑到这些,形式才有可能是最佳的。

第三,美术是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生的作业最后都要落实到美术的造型、色彩、构图等上。不能把提倡学科综合理解为淡化美术的本体,应把对美术的体验和把握贯穿于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的始终。

二对美术教学目标叙写的思考

课堂教学是落实课程改革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在实施过程中,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叙写又是关键点,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学目标要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其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更倾向于方向目标,这类目标的表述“空”一点似乎情有可原,尽管如此,也应该努力表述得具体并具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知识与技能目标更倾向于达成目标,在制定时,一定要清晰、具体和适度。然而,比赛中的一些美术教师在此方面并没有做更多的思考,表述草率而抽象。这就导致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虽然看起来很流畅,师生间的互动频繁,学生的热情很高,但一节课下来,反思教学内容,学生掌握了什么,或体验了什么,答案无迹可寻。

如何正确合理的叙写教学目标呢?

按照王大根先生《美术教学论》里的论述,有以下几点:

第一,美术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要切实可行,抓住重点。基本格式是:(学生能)了解××艺术语言和特点(知识);用××材料、××方法做(画、设计、制作等)出××作业(技能)(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第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应该分为“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两部分,要切实而可行。基本格式是:方法,(学生)以××、××(学习、操作、创作、合作、研究等方法),完成××(学习任务);过程,×××――×××――×××――×××(学习活动)。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不能单独实现,也不能说教,必须与“知识与技能”或“过程与方法”的活动结合,然后再思考具体的对策以及实施步骤。基本格式是:情感,(学生能)体验××艺术活动的乐趣;体会表现对象之美,表达对表现对象的爱和情;态度,(学生能)形成××学习、工作或生活等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了解××艺术的实用价值或社会价值及其所体现的某种深层的人文价值观念。

三对美术课堂合作学习方式的思考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一种手段,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在比赛中,笔者看到每位参赛的教师在作业练习中都选用小组合作完成作业的方式,但其中一些教师只是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看起来热热闹闹,却收效甚微,存在着“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小组合作的时机欠妥当,分组欠科学,任务欠明确,时间欠保障,评价欠合理,于是出现了“有的事情没人干,有的人没事干”的状况。

此外在一些课堂上还看到了小组合作讨论这一方式。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马上热火朝天地讨论起来,评委们刚把问题记下来,有时只有几十秒钟,学生刚进入状态,教师就宣布讨论结束,请小组代表发言,所说的只是代表同学的个人观点。其实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有些问题根本不需要讨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教师只是为了体现新理念,而进行无效的讨论。这些流于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但达不到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热情,养成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怎样更好的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呢?(1)教师在选择这一教学方式时,应出于教学过程最优化的考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帮助学生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常规;(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提供充足的`合作学习时间;(3)采用多样化的评价和鼓励方式不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四对美术课程容量的思考

容量适当指的是一次教学给予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量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课堂容量过大,教师会因教学内容过多而提快语速,加快节奏,这样就使教师在教学时少了几分从容、自然,多了几分紧张、压力。学生也会因信息过多,一下子接受不了,学起来囫囵吞枣,吃夹生饭,不消化,最终导致大脑皮层疲劳,消极倦怠,学习提不起神,久而久之便失去学习兴趣。当然课堂容量过小、节奏过慢也不可取,因为容量过小,信息就很少,必然导致放慢节奏,那会使学生有了玩小动作、开小差的机会,尤其是优生“吃不饱”便会分心,久而久之,也会失去学习的信心,丧失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主动探究问题。课堂容量适当,于师则教得从容,于生则学得轻松,并且有助于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怎样才能做到容量适当呢?

第一,教师要好备课。就一堂课来说,最低限度的必要内容和必要学习时间,决定了最佳学习负荷量。虽然教材是一致的,但具体到每一节课又应该因时因人而异,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灵活地取舍教学内容,有选择地使用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容量趋于合理。当然。课堂节奏的快慢还取决于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点和非重点。这时,教师应把握好“变速器”。

第二,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思考所学内容。要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不因重视优生而忽略差生,也不因迁就差生而拖垮优生。还要考虑时间问题,只有让学生有了充足的时间来感悟所学内容,学生的思考才能到位,才能使学生学有所获。同时又要避免时间浪费,要实施有效教学,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

第三,恰当运用教学多媒体技术手段。教学技术手段引入教学系统后对教学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不仅增加了课堂传播信息的窗口,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实现了教学方法的改革,缩短了教学进程,提高了教学效益,但是这些教学技术手段只是教学辅助手段,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

五对美术课程中作品、作业评价的思考

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两个促进和一个改进。两个促进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的发展,一个改进就是改进课堂教学。因此,美术教师要深入认识评价的多重价值,正确把握激励和改进的作用,只有正确适当的评价才是有价值的。在比赛中看到一些美术老师给学生以泛泛的评价,缺乏针对性的评价,而学生在自评、互评时又多注重介绍制作过程,很少关注作业中美术的成分,这就需要老师在点评时,不单是使用“好、你真棒、真有创意、真聪明”等字眼,而是要运用美术词汇来教给学生评价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构图、色彩、点线面的安排等,让学生养成用美术的眼光来评价作品。除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评价之外,对学生作品的评价也是一节美术课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作业评价一般是课的最后一个环节,虽然每位老师都设计了这一评价环节,但常听到老师们在学生做作业时不断地催促“快点快点”,甚至学生作业还未完成,就被教师匆匆贴上展示台,评价环节以贴上作业宣告结束。所以说教师仅仅为了追求课的完整性而进行评价,这样的作业评价成了“课堂的尾巴”,这样的教学就会助长学生草率的心态和行为习惯。

怎样提高课堂评价的效率呢?

(1)要有充足的评价时间。教师要控制好讲和练的时间。(2)要明确评价标准。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确定评价标准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评价时,应紧紧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确定评价标准。(3)作品要有代表性。教师展示的学生作品要精挑细选。一类是代表普遍问题的作品,这些作品起到“诊治”的作用;另一类是符合基本要求又具独创性的作品,给人以启迪。

当然,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在优质课比赛的精彩演绎中,这种遗憾也为比赛抹上了一笔真实的色彩。虽然评审工作结束了,但它留给了我们许多值得研究的空间和领域。希望笔者的思考能引起更多美术教师们的反思,能够给大家以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11

篇7:新课程下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研究论文

新课程下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研究论文

新课程要求下,如何在舞蹈教学中进行生态式教学活动?生态式教学活动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出现在教学中,首先要让人们认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调研,把实际生活带入舞蹈教学,把传统文化带入舞蹈教学,把理性科学带入舞蹈教学,运用结合法使它们相结合,为舞蹈教学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促使学生变得更加优秀,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

一、生态式教学的理念

什么叫做生态式教学?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或许在人们心中对它的理解很陌生。有的甚至会觉得生态式教学不适应舞蹈教学。生态式教学其实就是将艺术综合的一种新式教育,比如舞蹈教学,舞蹈教学中引入生态式教学理念,舞蹈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引进新的元素提高了学生艺术的综合水平,从而让学生更加了解多元化艺术。新课标要求下,对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展开深刻的研究。新形势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教育发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生态式教学适应了舞蹈教学改革的新要求,打破了舞蹈教学单一的模式,把学生的舞蹈增加了不少新的元素,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感情,把舞蹈中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新式教学的理念也是为了追求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生态式教学源于生活

生态式舞蹈教学教育其实是一种与生活有机融合的一种艺术教育,它作为一种新视角出现在舞蹈教学中,是为了适应当下学生在舞蹈方面综合能力的发展,舞蹈不仅仅包括肢体动作,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把美术、歌曲、京剧等因素引入舞蹈的教学中,使得舞蹈教学不再变得单一化。舞蹈还需要舞蹈情感、表现力、舞蹈内涵,这些都不是从一个学生的表面能看出来的。生态式舞蹈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舞蹈内涵,培养舞蹈内涵不仅有助学生的快速成长,开阔了学生的视角,还有利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快速发展。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源于生活,其实是把生态式教学引入生活,从生活的本身角度展开教学,生活中也包含了许多知识理论,比如一个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素质都是生活培养的。作为一个优秀的舞者必须懂得生活,还需要生活和舞蹈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才是真正的舞蹈的精髓。生态教学就抓住这一点要求,比较接地气,所以说生态式教学源于生活,教学模式贴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有利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发展。

三、生态式教学源于文化

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作为一种艺术的灌输教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教育发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生态式舞蹈教学引入了舞蹈与艺术,文化与信仰,生态式舞蹈教学把文化作为一个起点运用到教学生活中,发挥它本身的内在。舞蹈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艺术财富,追逐艺术的.历史,其实舞蹈是起源于美术、歌剧、文学等层面,舞蹈是动态的,所以说舞蹈是艺术之母,起着重要的领导作用。学习舞蹈其实就要学习舞蹈的内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内涵,所以将生态式舞蹈教学引入舞蹈文化中,文化与舞蹈的结合使得学生更加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文化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舞蹈文化是艺术的结合体,它使舞蹈迸发出新的火花,引入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把祖国文化最美的一面呈现给观众,不仅对学生产生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又为舞蹈教学增添了不同的色彩。新式教学理念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从而相信新式的舞蹈教学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外在肢体动作,也是从内心深处像外拓展的蜕变。

四、生态式舞蹈情感

舞蹈是一个活的灵魂,生态式舞蹈教学遵循活的灵魂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比如生态式舞蹈教学中编排舞蹈具有生活化,有自己独特的吸引点,引入传统文化,做到展现舞者丰富的舞蹈情感。这些都改变舞蹈教学过去的模式,加入了许多不一样的元素,这些恰恰都是舞蹈的内在,是舞蹈的精髓。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一开始让人听起来或许感觉复杂、不贴合实际,经过老师的对其教学活动的不断研究,明白真正生态式的内涵,从而大力提倡生态式舞蹈教学的应用。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是舞蹈教学的特殊形式,它展现了舞蹈世界的全部特点,生态式舞蹈教学整合生活、文化、科学等方面,运用舞蹈的形式展现了社会动态的艺术。是当下教学模式缺少的重要一部分,通过生态式舞蹈教学将学生心灵深处对舞蹈的感情深深迸发出来,真正明白舞蹈的含义,更加方便了专业老师进行舞蹈教学实践。社会的进步,教育需要更多灵活的模式。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模式紧抓舞蹈的内涵,从舞蹈的最深处挖掘,给舞蹈世界一个不一样的明天。舞蹈无论是生活角度还是文化角度出发,都离不开它们。生态式舞蹈教学活动将带给学生不一样的舞蹈世界,最后相信生态式教学模式,将会对舞蹈生受益一生。

篇8:生态语文教学论文

生态语文教学论文

一、生态语文教学的内涵

一是多元性。“生态”的语文由许多元素组成。例如,学习主体多元,生态语文课堂中的学习主体由不同个性的儿童组成,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学习合作关系。如小组合作,有小组长、计时员、记录员等多种角色,每一种角色处理学习的方式各不相同,在寻求认同中合作完成学习。再如,学习活动多元,一个学习内容往往由不同的学习活动串联起来完成,作为组织者会运用智慧的、生态的学习活动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率。还有,学习能力多元,每个学习主体的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学习能力有强弱,能力强的很快就学会,能力弱的可能稍晚一些。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分配,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态的语文课堂中自由自在地学习。二是适应性。生态心理学创始人吉布森将生态环境和学习主体间的关系称为“相互作用的互惠关系”。为此,生态语文的适应性是指生命体与学习现场之间的和谐调适。适应性强调现场感,学生的学习离不开特定的学习现场。学习主体在现场与他人交往、互动,现场的学习环境,随着学习主体的需求而不断变化。

二、生态语文教学的研究价值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生态语文教学就是走出“教”的境况,实践“学”的艺术。关注生态教学,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体验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生态语文的教学理念。每一位教师要珍视生态教学,要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关怀,要让生态教学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寻找共性,尊重差异,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充满课堂。基于学生个体的需要,要给学生融通的课堂空间;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要给学生审美的课堂空间;从学校的小课堂到社会的大课堂,要给学生广阔的课堂空间。追求生态的语文课堂空间,我们的课堂才会成为师生生命成长的家园。生态语文的教学行为。要营造思维自由开放、形态有序和谐的课堂教学空间,这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管理组织行为的生态,让学生在自然、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创造。提问、对话行为的生态,需要生态环境的创设,通过平等对话触及心灵,致力于帮助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与思考的习惯,让读书伴随学生一生。辅助行为的生态,教师举手投足要处处体现生态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态教学带来的快乐。

三、生态语文教学建构的实践策略

笔者在不断实践生态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实践攻略,对生态语文教学有着自己的做法和思考。

1.教学目标生态,让教学指向“亮”起来

确立生态教学目标,需要注意三点:人的发展性,教的生活性,学的个性化。核心是强调人的发展,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语文教学在生态中前行。教学目标体现发展性。如果学生的生命在课堂上成长了,那么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可能提升和发展,这是生态语文教学的主旨。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一定要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教学目标体现生活性。有生命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是来源于生活的,是体现生活的课程。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中要尽量体现教学如何还原生活,如何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有效对接,生态的语文学习应该是生活的教学。教学目标体现个性化。这一教学目标的设置要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张扬个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立的个体,应该有着个性化的思想。

2.教学过程生态,让语言文字“活”起来

陶行知在《创造的儿童教学》中曾提出“六大解放”: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能说;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能看到大自然大社会里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给他一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且学一点自己渴望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想干的事情。这“六大解放”,是生态语文教学的基石。如何让文本中的文字呈现出生活的画面,让文字“活”起来?教学中,学生自己用心去感悟,用嘴巴读一读、说一说;用手画一画、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头脑想一想,给学生有联想生活的亲身体验。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教师摘来二三枝大荷叶,让学生举一举荷叶,学生欣喜地感受到荷叶就像大伞的感觉,很亲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画上几条小鱼、几只蝴蝶……一幅生动的“荷塘图”呈现眼前:亭亭玉立的荷叶、欢快舞蹈的蝴蝶、嬉戏游动的小鱼……美的画面一下就唤醒了学生对夏日的迷恋,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对文本理解充满了愉悦感、亲近感。“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是课文的难点,课上让学生举一举荷叶,想象一下,假如现在烈日当空,举一片荷叶什么感觉,学生一下感受到荷叶带来的清凉、惬意,那假如自己能变成一片荷叶该是多美妙的事呀!学生一下就理解了“我”为什么“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的难点,手脑并用,深深地体会到了荷叶带给人们的美和乐趣,再美美地读完诗歌,升华这种美的情感。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像庄稼一样自由呼吸。语文教学应还生命以本色,将语文学习过程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事件中,寻觅、体悟、创造。让整个语文学习系统成为和谐、开放的生态系统,追求语文学习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追求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篇9:由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引发的几点思考

由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引发的几点思考

由一次教学观摩活动引发的几点思考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教育局教研室 唐春辉

前不久,我区组织了一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我们从中看到了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带来的可喜变化,但是活动中还是凸显出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效度,并且留给学生“读”情境的时间。

1. 要注意情境创设的效度。

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学习数学。但是,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时仅仅考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对所创设情境的效度欠深入思考。如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让学生进行笔算练习时,一位教师创设了“两只猫吃鱼,有一只喜欢吃大于500克的鱼,另一只喜欢吃小于500克的鱼,笔算出算式得数,分别投到篮子里”的笔算练习情境,这其实更适合作为一种估算情境,因为不一定要算出精确值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创设的情境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不能仅仅起到“敲门砖”的作用,应让学生能很快从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能揭示数学本质。

2. 呈现情境后,要留给学生“读”情境的时间。

相当一部分教师,情境一出现就问学生“有什么发现”,接着就提一连串问题。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出示“收集矿泉水瓶情况”情境图,呈现的有一个统计表,还有“这周收集340个,500个送一次现在够吗?”等信息。这么多的信息,教师根本不留给学生“读”情境的时间,马上就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部分教师或许只是背着公开课的时间包袱而急切地催问学生,与学生抢时间,认为教师活动理所当然地要时间,而惟恐学生多“占用”时间,殊不知时间原本就是学生的。呈现情境后,教师要学会等待,应该留给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有时哪怕只是多十几秒钟,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二、进行比较时,应提供“比较的基础”.

一部分教师重视引导学生将新授内容同已学过的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但有时并没有提供比较的基础。譬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列出“23÷5”的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后,让学生与以前学过的能整除的除法竖式进行比较,课堂上并没有呈现以前学过的能整除的除法竖式,学生拿什么作比较呢?再如,教学《三位数加、减法》,学习后问学生“三位数加、减法与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此前并没有提供一个比较的基础,学生最后只是回答“一样”了事。脱离了比较的基础,这样的比较往往只是教师自己的比较,学生会觉得很抽象,通过比较后得到的也就是几条干瘪瘪的法则或者结论。

在新课程计算教学中,鼓励算法多样化,一些教师在教学中也能重视算法之间的比较和优化,但问题是,“比较”的“基础”往往被忽视。多数情况是学生并没有明白有哪些算法,比较来比较去还是雾里看花,最后老师一句“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草草收场。在课堂上,教师比较关心自己预设的算法是否出现,并不停地问学生“还有不同算法吗”,然后急于罗列出几种甚至十几种算法让学生比较。显然,算法多样化不是目的,它只是比较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要求每一名学生能用多种算法,但应该让学生汇报时讲清算理,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对于学生说出的对后续知识掌握有价值的基本算法,教师可适当追问“你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然后引导学生清楚表述,注意抓住时机将它转化为全班学生的"共同语言。有了比较的基础,学生才能在交流和比较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最优算法。

三、课堂上生成的“错误”资源不容忽视。

在计算教学中,多数教师会把自己预设的几种计算时的“典型错误案例”呈现出来让学生进行改错练习,教师的这种做法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问题是,除了想当然可能会出现的这些错误,通过教学反馈,对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资源能熟视无睹吗?其实,这种课堂生成的“错误”资源,更能引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更能折射出我们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调控自己的教学,抓住并充分利用有价值的信息,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另外,少数教师在提问时似乎只是在跟学生对答案。当学生的回答正中下怀时,就异常惊喜;而当学生出现错误的回答时,则急于叫其他学生“帮忙”,处理极其草率。殊不知学生的回答总能给我们以启示,这种启示或来自正面,或者来自反面。而当学生早已揣摩出老师想要的东西时,这样的教学其实是很可怕的,因为学生可能已经没有自我了。

四、课后也应适度关注学生。

新课程强调知识的拓展和课后的延伸,教师在课堂上有时能注意留下问题给学生以引发课后思考。但是,留下问题后,教师是否继续关注学生呢?我们来看一组镜头。

镜头1: A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说是“过几天要带学生去秋游”.下课时,学生围着老师问:“老师,具体什么时候去?到哪去秋游啊?”老师一笑了之,学生失望之极。

镜头2:B教师在教学“吨和千克的认识”时,课堂上组织学生到台秤上称体重,出于时间的考虑,一部分没有称体重的学生被老师告知到下课时再称。事实上,下课了教师就忘记自己的承诺了。

镜头3:C教师在教学“年、月、日”时,让学生观察比较几个年份的年历,学生还有“发现”要说,教师让他们下课时把他们的发现告诉老师……

镜头4:D教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练习时出示“33名同学去坐游船玩,每只船最多坐6人,需要几只船?如果他们有50元钱,8元一张船票,可以买几张?”还没等学生看清楚题目,就让学生课后思考解决。

这种“只说不做”的现象在教师的教学中(尤其是公开课上)屡见不鲜。笔者做过这样的调查:

A、你在课堂上会留下问题给学生吗?①经常54%②偶尔44%③从来不2%

B、留下问题后,你还继续关注吗?①会12%②一般不会66%③不会21%

随后笔者又做过这样的访谈,“如果你不去关注,你为什么又要留下问题给学生呢?”多数教师认为,应该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注意留下问题给学生,但是往往忽视了留下的问题是否在学生那里得到落实。

教学中确实应该重视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发展,把学生从课内带向课外。但是,教师如果长期“只说不做”,学生就会不为所动,“延伸”最后也就会成为一种“口头”的、形式的东西。因此,适度关注学生的课外,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足够重视。一方面,对于课堂上的“承诺”,课后应该尽量“兑现”.“课后解决”不能成为教师“搪塞”的武器。另一方面,后续教学应该关注学生课外的积累,让学生把“课外”带进“课内”.教师理应为学生的课内与课外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写出来这些,旨在和我们的教师朋友进行交流,以期引发更广泛的研究和多角度的思考。千万不要认准一个理不放,“当一个理论转换成教学上的规定,惟我独尊就会成为我们成功的最大敌人”.我们也不能只看到问题而不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我们应该是满怀信心往前走,才会出现更多创新的、生命化和个性化的教学。

篇10:《由活动引发的思考》教师教学反思

《由活动引发的思考》教师教学反思

月初的时候,我们进行了一个故事比赛,主题是我爱科学,这次活动的氛围很是强烈,家长们都很支持。因为本次比赛我们面向的是全园幼儿,所以我们将活动分为小、中、大,三个年龄段来进行。在活动中,我们得到了广大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家长们积极踊跃的为孩子报名,并为孩子们选择符合主题的故事内容,带孩子积极地练习讲故事。可以说我们的故事比赛在大家的支持与配合下举行得很成功,但是在活动中也显现出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小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在讲故事时好像在念稿子一样,没有语气的变化,将生动的故事内容表现的很平淡;有的孩子在讲故事时表现得很紧张,不断地抓衣角,故事讲得不连贯;还有的孩子在本班老师面前讲得很好,表情生动,还带有动作,但是在比赛当中这些优点却没有表现出来。结合以上这些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我们也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总结和反思。

首先,孩子在讲故事时没有语气的生动变化,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很少给孩子们全情投入的讲故事,即便是讲也只是在睡前,为了不让孩子们在睡前表现得太兴奋,我们的语气和声音就没有足够的变化,所以孩子们就会觉得讲故事就像念书一样。因此,我们应当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孩子们做好的榜样,只要是遇到讲故事的内容就一定要全情投入,动用我们的各种感官为孩子们呈现出最生动有趣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讲故事不同于念故事,不同的故事要用不同的语气形态来表现,这样不断的丰富孩子们的感受,孩子们才能学会有感情的,生动的讲故事。

其次,孩子们在讲故事时的紧张表现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锻炼的"机会较少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们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大型的活动,所以会在人多时表现得很紧张。孩子们只在熟悉的老师和小朋友面前才表现的很棒,在人多的环境中却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我们应当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舞台,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在很多人面前表现自己。胆量只有在不断的锻炼中才会越来越大,也只有多多的锻炼,孩子们的勇气才会越来越足。

此外我们还应当通过为孩子们讲述和鼓励孩子们阅读各种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来丰富孩子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孩子们创设想说、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这样孩子们才不会在遇到好的故事题材时不知道如何来表现,更不会在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不知道怎样来叙述。

正如我们的《纲要》中提到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只有让孩子们多说,孩子们才会越来越敢说、越来越想说、越来越会说。

篇11:生态式阳光体育运动观研究论文

生态式阳光体育运动观研究论文

一、走向自然,沐浴阳光,构建绿色阳光运动观

生态式阳光体育运动观强调人的主体性发挥,并将体育运动纳入到自然生态环境中,认为体育只有根植于自然生态系统中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此,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向自然,在阳光下组织体育教学活动。体育教学不仅仅是限于空间上的户外活动,还要在环境选择上下工夫。摒弃传统封闭式操场教学的局限,推动阳光体育可持续发展。比如:以“前滚翻”教学为例,其目的是锻炼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并提高学生对身体的掌控力。教师选择了充满阳光的绿色草地作为学生锻炼的场所,利用草地的柔软性帮助学生完成训练。为了让学生掌握训练的要点,教师首先教授学生徒手操:头部运动、肩绕环、腹背运动、腰绕环。让学生在阳光下、绿色环境中享受自然环境对人的恩赐,实施有氧运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自主选择阳光指数、绿色指数均高的环境进行锻炼,以转变学生局限于体育课堂锻炼身体的观念,帮助学生形成生态化的阳光体育运动观。

二、调适心理,养护心态,构建全面的阳光运动观

人是生态式阳光运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阳光运动要符合人自然成长的规律,顺应人成长的自然天性,主要包括健康的心理、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谐的阳光心态等。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优化教学策略,如体育游戏、精神激励、心理暗示等增强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让学生体会参与体育运动的乐趣。比如:以“立定跳远”教学为例,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腿部力量和弹跳能力的发展,要求学生掌握跳跃的操作要点,让学生学会两腿用力蹬地起跳、脚跟着地、落地平稳。教师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示,从而让学生体会学中玩、玩中练、练中创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体育运动理念。游戏中学生体会到合作的乐趣,精神上得到放松,并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实现阳光体育从身体到心理的全面阳光。

三、生态开发,优化项目,建构开放的阳光运动观

生态式阳光体育要在原有体育项目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根据地域化的资源,让老游戏焕发新的生机,并吸取科学的元素,进行创编,大胆地将音乐、美术、表演、民间艺术资源、时尚元素等整合到体育项目的"开发中。如轮滑、滑板这类受小学生欢迎的时尚运动,也应引入到阳光体育中,彰显阳光体育的时尚魅力,形成开放性的阳光体育运动理念。比如:以“仰卧起坐”教学为例,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弹跳力,培养学生灵敏性、速度性等。由于仰卧起坐通常是固定在垫子上练习,而这种反复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失去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可将滑板车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滑板车比赛,锻炼学生对方向掌控的灵敏性和奔跑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弹跳能力的发展。这一创新运用,迎合了学生的喜好,激起学生对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重塑学生体育运动观念,从而构建时尚、开放性的阳光运用理念。

总之,生态式阳光体育运动观的培养体现了“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强调体育运动要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注重环境、人、社会的协调统一,以推动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从而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因此,教师应构建绿色、全面、开放的阳光运动观,从环境的选择、心态的养护、体育项目的开发等方面下工夫,让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展现。

篇12:试析由大学教师校本培训引发的思考的论文

试析由大学教师校本培训引发的思考的论文

作者:秦小智孙宗禹杨湘清

论文关健词:大学教师 校本培训 调查问卷

论文摘要:通过对湖南大学2005-2006年度先后举办的两次教师教学培训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此次调查中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探讨了大学教师培训的被关注程度,反思校本教学培训的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改进大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参考对策。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业已成立了两类高校教师培训中心,一类是兼有培训基地和组织协调职能的国家、省和区级培训中心,另一类为承担高层次培训任务的重点高校培训中心。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时高校师资培训的压力。但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计划经济色彩浓厚的大学教师培训与高校师资培养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相互不适应日益凸显。依靠“政府机制”运作的高校教师培训中心无法满足多层次多样性的教师培训的需要。逐步享有办学自主权的高校也不愿处于在尴尬的“中间地带”,高校由间接传达政府指令向自身直接管理的职能转变将成为未来高校师资培训的一种趋势。如何建立适应新的经济体制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和培训体制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调查对象

以所有参加湖南大学首期和第二期教师培训的青年教师为对象开展了调查。参培教师主要包括三大来源:最新引进的博(硕)士毕业生,由外校刚刚调人湖南大学的青年教师以及少数自愿参加培训的本校教师。

2.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调查从2005年11月开始至2006年3月完成,先后两次发放问卷,共发放92份问卷,回收87份,回收率94.5700,87份全部为有效问卷,有效度10000。此次问卷设计了20个选择题和问答题两大题型,其中客观选择题单选19题,多选1题。纵观单选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维度:青年教师的职业准备情况;国家、院系以及青年教师自身对教学培训的关注程度;教学培训内容的反馈及思索。多选题为了解青年教师教学的目标趋向。

二、结论与分析

1.单项选择题的反馈意见按照设计者的整体思路整理在以下三个表中。由表1不难看出,在条件性知识的储备上,42.98%的被调查对象学习过“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有近半数的被调查对象粗略地涉猎过相关知识;有8.7%的青年教师从来没有学习过相关知识。在学习的基础上,95.36%的教师认同教育学、心理学等对实际的教学工作的影响。其中39.08%的教师认为此类理论知识的作用显著。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实习和演练方面,超过60%的青年教师在高年级学习阶段担任过助教工作。统计表明,仅有不到1/3的青年教师在毕业阶段受到其母校的就业指导。有关大学教学岗位的准人方面,仅有40.23%的青年教师获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

表2七大问题的设计旨在调查参培教师对政府、学校院系以及他们自身在教师教学培训重视程度方面的看法。数据表明,被调查者对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教师培训计划不甚了解。高达78.16%的青年教师对近年来政府对教师教学培训给予的关注表示肯定。82.75%的青年教师赞同教师教学培训以及具体的业务能力培训。在院系对教学能力、业务能力培养以及教师培养方案制定三大指标的衡量上,半数的青年教师肯定了院系为培养新教师所做的努力。

表3主要涉及参培教师对教学培训主要内容所作的反馈。此次教师教学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试讲、教学培训讲座、示范课观摩以及专家指导教学实践等活动。89.3%的教师对试讲的效果持保留态度。多数教师对教学培训讲座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的合理性比较认同。此次教学培训当中,校方、参培教师、学生三方的沟通和交流有待增强。

2.多选题以优秀教师的魅力从何体现设问,结果表明,四项衡量指标―师德、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课堂控制能力和教学研究成果按重要程度依次排列。

三、参考对策

1.学校与政府合作

(1)增加大学教师职业准备的实践活动。美国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PFF计划,即在政府的积极干预下,组建合作学校小组,并成立指导委员会,由此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及时地统计博士(硕士)研究生的求职意向,为那些毕业后有意向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的研究生提供与其专业相关的实质性的实习教学岗位,为其后续的大学教师职业生涯提供实践场所,使其积累一定的教学经验,为他们成为新教师创造良好的开端。美国的“社区学院教师进修计划”(CCFDP)就是较为典型的教师培训合作项目案例,它以社区学院与大学的合作为载体,旨在促进社区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同时也促成大学和社区学院的教学经验交流“未来师资培训计划”和“社区学院教师进修计划”是在高等学校对新教师的素质能力要求日趋严格的条件下,美国部分高校为增强研究生教学培训所做的积极尝试。这一举措对于我国的高校教师培训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建立和落实大学教师教学岗位有效的准入制度。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师的职业要求日趋严格。教师职业是以“树人”为基础的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我国的《教师法》中明确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基础教育领域已逐渐实行严格的教师资格制度,新进教师需执证上岗,已在岗的教师需重新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由于大学教师整体上数量不够,尤其是近几年来的扩招,大学教师在供求上存在很大的缺口。对高校教师的资格准入认证缺乏严格有效的执行和管理。此次案例调查中仅有40.23%的青年教师获取了高校教师资格证书是个佐证。况且,目前所颁发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并不足以表明青年教师已具备了较强的教学能力。因此,必须依靠政府的宏观政策,并借助法律法规的手段,落实高校教师资格的认证工作,为教师培训工作的开展把好严实的准入关。

2.学校与院系的分工:教学整体培训和教学能力培养相互结合

校本培训是在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学校自行组织的一种培训形式。作为一级基层组织,学校在整体上把握校本培训的方向。随着高校“学院制”的推行,管理重心往学院转移的"目标正在努力实现大学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学科门类繁多,专业划分较细,院系对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具有更详实的把握,对他们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具体业务能力的成长关注更为密切。校本培训宜采用学校整体培训与院系具体培养双管齐下的方法。学校对教师进行普遍的高等教育教学理论培训,使青年教师掌握从事教学必备的条件性知识;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教育政策和法规的培训,使他们了解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尽早适应教学岗位;对青年教师进行基本的教学技能培训,增强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与此同时,院系应承担起对青年教师具体业务能力的培养。引进人才时,院系应考虑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其发展的潜力摆在与科研能力同等重要的位置;根据院系自身的发展需要和青年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阶段性的培养方案;结合校方的“导师制”,在教学梯队中注重青年教师具体的教学能力的逐步培养。

3.校本培训的完善:更新观念、充实内容、形式多样化

高校教师的校本培训,应该建立在以参培教师为本的观念基础上,突出培训的人本化。校本培训以青年教师对提高教学能力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通过积极促进教师的教学成长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培训过程中,参培教师既是培训活动的对象,也是教师培训活动的主体。他们是培训活动的直接受益者,也是促进培训成效向教学实践转换的责任人。培训应该倾听他们的心声,采纳他们的中肯意见和良好建议,从参培教师的角度组织和设计培训活动。

在培训内容的安排上,首先应将教师道德的塑造贯穿于教师培训工作的始终。师德建设是教师培训工作的灵魂。只有在优良师德构建的框架内,在崇高的教育道德目标的引导下,在教师自我道德的激励和约束下,教师投身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会永不衰竭。此次调查中的多项题的结果分析也证明了此道理。同时,由于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校本培训也应更为注重教师教学实际能力的培养。就校本培训的内容而言,试讲环节虚拟课堂情境应考虑学生的参与,以利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示范课观摩和老教师随堂指导,应加强对教学经验的总结、学习和提高;教师培训讲座应注重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构建。

还应该大力提倡和增加教师自身的教学反思活动,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同时,不断主动对自身的教学活动进行评判、修正和调整。“一个被赋权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在学习和研究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乐趣的反思型决策者―在他(她)眼里,学习是一种建构活动,教学是强化与丰富发展的促进性过程。只有促成教师养成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体会、追问和总结,青年教师才能逐步摸索出教学的规律,提高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结束阶段应设置考核环节:撰写课程教学心得和教学研究论文作为理论考核,所教课程评定(包括督导团评估、学生评价等形式)作为实践考核。

教师培训形式应更为灵活,以适应教师的多样化和多层次需要。建立富有弹性的高校教师培训学习制度,在学习内容和时间上给予教师更大的选择空间。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强推进高校教师培训的信息化建设,摆脱时空的限制,不拘一格地培训教师。同时,应加强校际间的合作,扬长避短,发挥本校的资源优势,并借助兄弟院校的外在力量,实现教师培训的资源共享。

★ 由缺憾引发的思考作文

★ 环境生态论文

★ 由工时质疑引发的分析与思考

★ 数学课变式教学的论文

★ 小学科学探究式教学论文

★ 一件小事引发思考[论文]

★ 浅谈创业板引发三大焦点论文

★ 城市生态承载力论文

★ 生态文明论文3000字

★ 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